【成语名称】弃邪归正
【成语读音】
【成语解释】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成语造句】鲁迅《南腔北调集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便称'弃邪归正',骂'土匪',杀同人,也激烈得很。”
【近 义 词】弃邪从正、改邪归正
【反 义 词】死不改悔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繁体】棄邪歸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相关查询】ABCD式的成语、并列式成语、带弃字的成语、带归字的成语、带正字的成语、带邪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弃开头的成语、弃结尾的成语、第三个字是归的成语、正开头的成语、正结尾的成语、第二个字是邪的成语
弃邪归正成语接龙: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正理平治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正言厉色 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颜厉色 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弃邪归正的意思是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