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猢狲入布袋
【成语读音】
【成语解释】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近 义 词】胡孙入袋
【反 义 词】确凿不移、信而有征、千真万确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失去自由
【成语繁体】猢猻入布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5字成语
【相关查询】5字成语、主谓式成语、带入字的成语、带猢字的成语、带袋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第三个字是入的成语
猢狲入布袋成语接龙: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猢狲入布袋的意思是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