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弃甲曳兵
【成语读音】qì jiǎ yè bīng
【成语解释】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成语造句】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近 义 词】抱头鼠窜、丢盔弃甲
【反 义 词】马到成功、所向披靡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繁体】棄甲曳兵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正音】曳,不能读作“xiè”。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相关查询】ABCD式的成语、并列式成语、带兵字的成语、带弃字的成语、带曳字的成语、带甲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兵开头的成语、兵结尾的成语、弃开头的成语、弃结尾的成语、第三个字是曳的成语、第二个字是甲的成语
弃甲曳兵成语接龙: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弃甲曳兵的意思是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