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弃邪从正
【成语读音】qì xié cóng zhèng
【成语解释】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成语造句】无
【近 义 词】弃邪归正
【反 义 词】弃武修文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归向正道
【成语繁体】棄邪従正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弃邪从正的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相关查询】ABCD式的成语、并列式成语、带从字的成语、带弃字的成语、带正字的成语、带邪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第三个字是从的成语、弃开头的成语、弃结尾的成语、正开头的成语、正结尾的成语、第二个字是邪的成语
弃邪从正成语接龙: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正理平治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正言厉色 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颜厉色 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弃邪从正的意思是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