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气断声吞
【成语读音】qì duàn shēng tūn
【成语解释】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成语造句】无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情
【成语繁体】氣斷聲吞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相关查询】ABCD式的成语、并列式成语、带吞字的成语、带声字的成语、带断字的成语、带气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吞开头的成语、吞结尾的成语、第三个字是声的成语、第二个字是断的成语、气开头的成语、气结尾的成语
气断声吞成语接龙:
吞刀刮肠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吞刀吐火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吞云吐雾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吞声饮恨 指抱恨无言。
吞声饮气 犹吞声忍气。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气断声吞的意思是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