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胆颤心惊
【成语读音】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成语造句】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近 义 词】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反 义 词】神色不惊、镇定自若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胆怯
【成语繁体】膽顫心驚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正音】颤,不能读作“zhàn”。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相关查询】ABCD式的成语、并列式成语、带心字的成语、带惊字的成语、带胆字的成语、带颤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第三个字是心的成语、惊开头的成语、惊结尾的成语、胆开头的成语、胆结尾的成语
胆颤心惊成语接龙:
惊惶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惊魂未定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惊心悼胆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胆颤心惊的意思是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