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不一的意思 政令不一的读音和出处
【成语名称】
政令不一
【成语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语解释】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成语出处】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成语例句】
〖示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 ★《晋书 应詹传》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政令不一
【英文翻译】
government affairs are disordered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政令不一”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三国志的成语 左传的成语
【成语关注】
发出 命令 统一 形容 军务 政务 混乱
“政令不一”的单字解释
【政】:1.政治:政纲。政工人员。2.政府:党政军民。3.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4.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家政。校政。政字的详细解释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兴奋。3.美好:令名。4.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兄(称对方的哥哥)。5.时节:冬令。6.古代官名:县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3.复姓。[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字的详细解释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不字的详细解释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一字的详细解释
“政令不一”的相关成语
政令不一 令不虚行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百不一爽 百不一遇 表里不一 不一而足 参差不一 纷纷不一 毁誉不一 良莠不一 万不一失 心口不一 言行不一
“政令不一”的关联成语
政字的成语 令字的成语 不字的成语 一字的成语 政开头的成语 令开头的成语 不开头的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zheng的成语 ling的成语 bu的成语 yi的成语zlby的成语政令什么什么的成语政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政什么什么一的成语什么令不什么的成语什么令什么一的成语什么什么不一的成语
“政令不一”造句
政府机关如果各自为政,就会造成政令不一的混乱局面。又数行肆赦,为奸者皆轻犯刑法,政令不一,下无适从。
3,兵多而分画不明,法不整,将骄而政令不一。
今东都士庶,中外离心,留守诸官,政令不一。
彼此权力分限也并不清楚,有时两处政令不一,既让中书省的郎官们处事尴尬,也让下面具体执行的六部五寺莫知所从,只好根据接到政令的时间先后来办事。
三公,家景深厚,但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有才不能用,闻善不能纳;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 政令不一的意思 政令不一的成语解释 政令不一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