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定的意思 一口咬定的读音和出处
【成语名称】
一口咬定
【成语拼音】
[yī kǒu yǎo dìng]
【成语解释】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成语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成语例句】
老山东摇摇头,一口咬定:“不用看,我心里有数!我家的秤老辈用的,十四两顶新秤一斤,错不了。”(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状语;指肯定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一口齩定
【英文翻译】
cling to one's view
【成语故事】
一口咬定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一口咬定”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咬住 比喻 坚持 廉洁 改口
“一口咬定”的单字解释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一字的详细解释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口字的详细解释
【咬】:1.上下牙齿对着用力夹住或弄碎东西。2.钳子夹住或齿轮、螺丝等互相卡住。3.指受责难或受审讯时牵扯别人(多指无辜的):反咬一口。4.话说得肯定:一口咬定。5.读准字音;对字句的意思过于计较:咬字清楚。咬文嚼字。6.狗叫:鸡鸣狗咬。
咬字的详细解释
【定】:1.平静;稳定:立定。坐定。心神不定。2.固定;使固定:定影。定睛。手表坏了,表针定住不动了。3.决定;使确定:商定。定计划。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4.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定理。定论。定局。5.规定的:定量。定时。定期。6.约定:定酒席。7.必定;一定:定可取得胜利。8.姓。
定字的详细解释
“一口咬定”的反义词
“一口咬定”的相关成语
一口咬定 咬定牙根 咬定牙关 反咬一口 如出一口 统一口径 相与一口 一口不能著两匙 一口两匙 一口三舌 一口同声 一口同音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口一声
“一口咬定”的关联成语
一字的成语 口字的成语 咬字的成语 定字的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口开头的成语 咬开头的成语 定开头的成语 yi的成语 kou的成语 yao的成语 ding的成语ykyd的成语一口什么什么的成语一什么咬什么的成语一什么什么定的成语什么口咬什么的成语什么口什么定的成语什么什么咬定的成语
“一口咬定”造句
你梦想的不是这样的幸福,因而一口咬定你的幸福已经断送,而你只肯接受符合你的道德原则和心愿的幸福,那么你就会处处不幸。小明一口咬定这事不是他们干的。
他一口咬定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的是我,我真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他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责任应由我来负,你说他是不是蛮不讲理?
我在广州,他在北京,怎么一口咬定是我指使他干的,真是白日见鬼了?
以上引述的几段话却并不象诋毁他的人一口咬定的那样十恶不赦。
一口咬定: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
我想他们认识还不到一个星期,你就一口咬定玛丽安脖子上挂着他的相片,谁想那原来是伯祖父的微型画像。
他一口咬定说,正当他站在山上放哨的时候,朝勃南一看,他觉得那里的树林子挪动起来了。
那个流氓诬赖那个年轻人,一口咬定他是小偷.
* 一口咬定的意思 一口咬定的成语解释 一口咬定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