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
成语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词,不能读作“chí”。
繁体字形:
強詞奪理
英文翻译:
use lame arguments and perverted logic
强词夺理成语造句
1、他们强词夺理,就是想讨些特惠或打点折扣.
2、他先动手打人,还强词夺理,真是岂有此理。
3、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4、他在人行道上骑车撞了人,还强词夺理说人家没给他让路。
5、你对别人的指点和劝告,不能强词夺理。
成语强词夺理单字解释
强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强qiángqiǎngjiàng
[qiáng]
1.力量大(跟“弱”相对):~国。富~。身~体壮。工作能力~。
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责任心~,工作就做得好。
3.使用强力:~制。~渡。~占。~索财物。
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兵。~身之道。
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
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
7.姓。
[qiǎng]
勉强:~迫。~笑。~辩。~不知以为知。
[jiàng]
强硬不屈;固执:倔~。
以弱毙强
多文强记
强弱异势
顽强不屈
词读音:cí
词cí
1.(~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义正~严。~不达意。他问得我没~儿回答。
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析辨诡词
词不逮理
情词悱恻
常州词派
夺读音:duó
夺duó
1.强取;抢:掠~。巧取豪~。从歹徒手里~过凶器。强词~理。
2.争先取到:~冠。~红旗。
3.胜过;压倒:巧~天工。先声~人。
4.使失去:剥~。褫~。
5.失去:勿~农时。
6.作决定:定~。裁~。
7.(文字)脱漏:讹~。
光华夺目
鼇里夺尊
投胎夺舍
諠客夺主
理读音:lǐ
理lǐ
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肌~。条~。
2.道理;事理:合~。~屈。~当如此。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
4.管理;办理:处~。~财。当家~事。
5.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7.姓。
黄中通理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
怡然理顺
穷理尽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