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
成语拼音:
bù jué rú lǚ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结构类型:
补充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缕,不能读作“lóu”。
繁体字形:
不絶如縷
英文翻译:
the continuation is only held by a silken thread
不绝如缕成语造句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
3、深秋的风儿拂过林间,落叶纷纷,似无尽的话语,不绝如缕,诉说着大自然的沉默与寂寞。
4、那一声宛如血泪的呐喊,以极其细腻却又不绝如缕的方式传达出了被伤害者深深地内心痛楚与渴望正义。
5、小溪水流声仿佛在缓缓地述说着过去的人与事,那一缕缕轻声诉说,总让人感慨万分,不绝如缕地唤起了记忆的片段。
成语不绝如缕单字解释
不读音:bùfǒu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一丁不识
万变不离其宗
悔不当初
一不作,二不休
绝读音:jué
绝jué
1.断:隔~。络绎不~。
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望。弹尽粮~。~境。
3.副词。1.极:~大多数。~妙。2.全然;绝对:~无其事。
4.独一无二的:~技。
5.气息中止;死亡:气~。悲痛欲~。
6.绝句:七~。
光前绝后
思断义绝
大笑绝缨
沿泝阻绝
如读音:rú
如rú
1.适合;依照:~意。~愿。~期。~数。
2.如同:爱厂~家。十年~一日。~临大敌。
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闻不~一见。与其那样,不~这样。
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一年。
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到;往:~厕。
7.姓。
8.如果:~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
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也。侃侃~也。
开合自如
碧草如茵
病来如山倒
如熟羊胛
缕读音:lǚ
缕lǚ
1.线:细针密~。千丝万~。不绝如~。
2.一条一条,详详细细:~述。条分~析。
3.用于细的东西:一~麻。一~头发。一~炊烟。
缕缕行行
一缕不挂
一丝半缕
一寸同心缕